由于太极拳有八十多种姿势,且安排得紧凑,有四十多种不同招数,其技击性原理很强,它又是在轻松、愉快的意念指导下完成千姿百态的动作,所以能有效地全面加强对大脑皮层的良性刺激。从而有效地抑制大恼皮层产生的病灶,加强人体的免疫功能,及早祛除疾病。
正因为在太极拳练习中需精神贯注,目光灵活有神,又要兼顾上下左右.指引一举一动,从而使神经系统得到良好训练。人体的神经系统是十分复杂的,多种多样的活动是依赖于大脑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来调节的,太极拳的“心静用意”的缓慢练法,使全身动作连绵不断,也训练了神经系统的灵活性。
另一方面,由于太极拳运动增加了血液中的含氧量,使大脑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来促进细胞的生长。同时用意放松、缓慢、连续的对称动作在运动中增大了大脑的血流量。这些都充分激发了右半脑在工作学习中的协调。在练拳过程中大脑有张有弛,使大脑消除疲劳,进入放松状态,有利于大脑自身的保养,能达到聪脑益智的功效。
舒经活络平衡阴阳
太极拳不仅是医治慢性病的“特效药”,它还是舒经活络、平衡阴阳的体育运动。
太极拳运动,要求松缓连贯、用意不用力,能舒张血管、加强血液循环,减轻心脏和血管运动强度,有助于心血管的保养,避免冠心病的复发。练太极拳时,每完成一个动作或一次吐纳,都会使气(内劲)从手二阳经沿督脉和足三阳经运至足,再从足三阴经沿任脉和手三阴经运至手,或逆行一周。这个过程贯穿着意领气,气领劲,气沉丹田,直至涌泉,劲贯四梢。中医学认为气助血行,浊气下降,清气上升,是健康的标志。上述过程正是从“其根在脚”到“形于手指”的过程。这其中还有一个逢左必右,逢前必后,逢上必下的要求。正是经络通畅、气血盛行、阴阳平衡的过程。再以足尖、足跟点地为例。当足尖点地时,肝经的大敦穴和脾经的隐白穴首先受压,有助于健肝、防治肝病和防治妇科病。足跟点地则促使乔脉畅通,而乔脉是肾经和膀胱经的分支,从而带动肾经和膀胱经的活血化瘀。祖国医学理论离不开阴阳、营卫、虚实的
辨证道理。太极拳运动自始至终总处在阴阳、营卫、虚实的变化之中,这是太极拳能治病强身的中医理论依据,故打拳过程中会有麻胀流水感和腹鸣得气感,使全身里外都达到活血化瘀、经络畅通、治病强身的目的。
老幼皆宜可伴终生
从各种运动能够习练的时间来看,太极拳陪伴人们的锻炼时间最长。差不多所有体育运动都受年龄的限制而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,但太极拳不同,男女老幼、身强体弱者都适宜,又安全又不会出偏差。若能从儿童时期就学会,则可以一直伴随终生,并且会越练兴趣越大,情绪越高,功夫越深。